解夢星座生肖運勢起名
當前位置:起名 > 姓氏名人 > 正文

王姓歷史名人:王鍔都經歷了多么不一樣的精彩人生?

王姓歷史名人:王鍔都經歷了多么不一樣的精彩人生?-姓氏名人


中華文化歷史悠久,華夏民族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了一幕又幕動人心弦的故事,出現了一個又個叱吒風雲的人物,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。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,王姓的名人:王鍔。

王鍔:
王鍔(740年--815年),字昆吾,別稱王魏公,唐朝山西太原人。歷任河東節度使、太子太傅、同平章事,元和十年,王鍔逝世,享年76歲。朝廷追贈太尉,諡號“魏”,後世稱其為“王魏公”。初入仕途,效命於曹王李皋,並得主子信任。時李皋雖是太宗裔孫,並不為朝廷所重用,官為(治潭州,在今)團練使,王鍔則為團練府裨將。代宗大曆十二年(777),在朝為高官的被貶,外放道州(治今湖南)司馬,上任途經潭州時,與王鍔結識,極為投機,非常賞識王鍔之才幹,並通過王鍔交好於曹王李皋。德宗即位後,重新重用楊炎,擢拔為當朝宰相。楊炎則推薦李皋為湖南觀察使。長期被冷落的李皋,新受帝寵,躍躍欲試,卻被部將良叛離一事搞得焦頭爛額。王鍔見主子為此事所困,遂自告奮勇,願出使邵州(今湖南)武罔平息良叛變,對施招撫。招撫叛將返歸,是一件較為兇險之事,弄不好不僅無功而返,也可能身首異處。但王鍔對王國良,曉之以利害、動之以感情,終使其收卷叛旗、再歸朝廷。王鍔因之獲功,被破格提升為邵州刺史。

若干年後,李皋再升任西道節度使,榮膺封疆大吏之列,奉命討伐背叛朝廷的淮西節度使。當時之時,恃兵強域廣,南侵西道轄土,飲馬長江,氣焰甚為囂張。李皋急調心腹王鍔,命其率精兵3000北上鎮防潯陽(今),擺出堂堂之陣,誘敵設防。而自己親率大軍,西襲李希烈軟肋蘄州(今),北渡長江,抄了李希烈老巢。李希烈腹背受敵,鎩羽大敗。平定淮西之敵後,李皋以王鍔之功表奏朝廷,於是王鍔由小州邵州刺史升任大州江州刺史,兼御史中丞,充都虞侯。至是,王鍔對李皋更是耿耿忠心,甘為犬馬。史稱“鍔善刺軍中情偽”,(見乾隆《府志》)極善用間,與敵對壘,常常是知彼知己。而且,每得情況動態,事無巨細,均稟李皋,可謂推心置腹。李皋亦深信王鍔,視之為心腹。

王鍔行事,謹慎小心,周全於微末,而且膽略過人,善解人思。在掃平叛軍的安州(今)之戰中,李皋一面派伊慎以重兵圍城,給敵以震懾;一面派王鍔入城勸降,以圖不戰而克敵之城。王鍔領命,義無反顧,喬裝打扮,從城角縋入城中。見敵酋後,王鍔招撫有術,並調動欲降之眾,鎮壓負隅頑抗的死硬骨幹,終使安州之役兵不血刃,大獲全勝。

安州之戰,不戰而勝,本是王鍔勸降之功。而伊慎卻認為敵獻城而降,乃因自己指揮大軍圍城使然,自己功勞與王鍔不分仲伯,拼力爭功。王鍔卻稱病而不參加評功,以和為貴,不與伊慎爭鋒。李皋見王鍔居功不傲,有功不爭,遂更視王鍔為國之大才,在任荊南節度使時,曾舉薦王鍔為副使,但遭朝中一些大員反對,中途夭折。後李皋回朝任職,王鍔隨其同返京師。返京後,李皋再次宗呈訴王鍔才幹、人品、功績,請德宗任賢。德宗親聞李皋之言,遂任王鍔為鴻臚寺少卿。鴻臚寺專司外事事務,在此任上,王鍔不負皇恩,不負李皋之薦,辦事精明強悍,板眼不俗,進退得體。尤其是處理積壓40餘年的玄宗朝年間數千外賓、邊庭校吏陳案,使朝野鹹服,交口稱讚。先是玄宗年間,盛唐泱泱之風,羨得周邊各國、邊庭各部,年年進貢、歲歲來朝。特別是西域各國、安西、北庭都護,每年都有長途跋涉、赴京朝供的酋長、使節、校吏,不下數千餘眾。然而天寶末年,“安史之亂”、“吐蕃東侵”,把盛唐王朝攪得“朝野昏暗”,由盛轉衰,數千名朝聖、進貢的酋長、使臣、校吏,滯留京師,40餘年不能歸返。雖整日無事,卻需鴻臚寺發放給養,“月四萬緡,凡四十年”(見《新唐書》、《太原府志》),成為唐廷沉重的財政負擔。王鍔上任後,不溫不火,清理積案,徹底澄清基數:滯留酋長、使臣、校吏4000餘眾,馬匹近2000,遂奏請朝廷停止發放一切費用。將此千人馬,悉數交宰相掌管的左、右神策軍,由酋長充任牙將。這樣一反一正,不僅“歲省五十萬緡”,還解決了朝廷兵員不足之困境。

德宗見王鍔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才,遂大獎其功,擢升王鍔為容管 (治所在今管縣)經略使。當時之容管,地處國家南陲,多民族雜居之地,雖在治理下反叛平息、生民安定,但天高皇帝遠,終需有才之臣加固治理。王鍔在容管任上,一乾就是8年,史稱“谿落安之”。

八年之後,王鍔升任嶺南節度使,兼領刺史、御史大夫。時嶺南節度駐節,乃為唐朝重要貿易港口,每年來自東南亞、波斯、阿拉伯諸國的商船,雲集廣州口岸。當地人民沿珠江而居,多以從事商業貿易、水貨為生,國家徵收的田賦地稅很少。精明的王鍔依實際情況,制定按職業收徵稅費的辦法和標準,既能使國家所征有所增加,交足國庫,又可使所余之數據為私有,做到國、民兩利。在這個過程中,王鍔廣徵來廣州的諸國船舶之稅,並從中中飽私囊,斂聚財富。而且,自己也利用節度使大權之便,直接經營,《舊唐書》便載其:“日發十餘艇,重以犀牛珠貝,稱商貨而出諸境。周以歲時,循環不絕。”王鍔深知“若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”的道理,自己斂財聚富,富可敵國,隨著時日增加,必會被朝廷知曉,釀成大禍。遂廣使錢財,大賄朝中權貴,賂買各處關節。“凡八年,京師權門多富鍔之財。”(見《舊唐書》)使他從一個精於治官的國之能臣,演變為大肆賄賂的-。

有諺:“錢能通神”。王鍔的賄賂手段、斂財妙法,不僅使其巨富,而且使其高升,整個德宗朝,王鍔可謂步步高升。從嶺南節度使,擢當朝刑部尚書,又後專升轄地最廣、財源最富、朝廷最為倚重的節度使。在任上,聰明的王鍔不再斂財聚富,也不擁兵自重,而是積極為政府積累財富,努力為朝廷穩定一方,終而至於贏得“國之良臣”的美譽。憲宗登基的第二年,即元和二年(807),又得高升,膺尚書左僕射、檢校司徒、河中節度使(治所在今)等職。元和五年(810)又在原職之上兼太子太傅、河東節度使。河東為唐王朝“龍興之地”,河東節度駐節之地太原,為國之北都,王鍔身兼兩節度使又據國家興亡攸關之陪都,其權勢及朝廷對其之信任,足見一斑。

當時之河東,自范希朝為節度使,討伐鎮州(今正定)無功而還後,所轄兵員銳減,戰騎不足。堂堂大鎮,兵士僅存3萬,戰騎、騎士約600餘,府庫空虛,捉襟見肘。王鍔到任,不急於充兵實丁,購充馬匹,而是建府庫,充稅收、安民心、富地方。在人心安定、財用豐足後,便裁汰老弱,募招青壯,將兵士補足到5萬餘眾,騎士擴充到5000餘騎,使河東重鎮再展雄風。未幾,回鶻部並摩尼師,入朝覲拜,途經太原。王鍔情知回鶻朝會唐廷為名,實在探窺,遂列軍示武,以威懾之。只見河東軍士,“廷列五十里,旗幟光鮮,戈甲犀利,回鶻恐,不敢仰視,鍔偃然受其禮。”(見《太原府志》)訊息傳至,憲宗聞之大喜。

元和九年(814),75歲高齡的王鍔,由河東任上調回京師,憲宗提升其為檢校司空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位列宰相。功成名就、家富族強的王鍔,雖年事已高、老眼昏花,頭腦卻異常清醒。他自忖一生,雖多為國家建樹功勳,實至名歸,卻也曾貪財聚斂,吞沒行賄,污濁在身,招人謗議,奏告彈劾,勢在必然。遂主動獻家財2000萬緡於朝廷,以示忠誠不二。豈知此舉立招當朝宰輔彈劾,奏其“鍔雖有勞,然僉望不屬,恐天下議以宰相可市而取。”然而,卻不以所奏為然,反駁曰:“鍔當太原殘破後,成雄富之治,官爵所以待功,功之不圖,何以為勸?所獻數萬萬,亦可平章政事乎?”(見《舊唐書》)

功過參差,功大於過;毀譽參半,譽多於毀。王鍔在功與過、毀與譽中,匆匆進入自己滄桑歲月的最後一年,在憲宗皇帝的恩寵下,走完了自己最後的時光,於元和十年(815)壽終正寢,贈太尉,謚曰魏。(註:史載:“謚曰魏”今不取。因史之諡法,似無以國號為謚者,“謚曰魏”,當為史載之誤,故不取。)

相關問題XIANGGUANWENTI+更多
推薦內容QUMINGBAIKE+更多
最新更新ZUIXINGENGXIN+更多
1雞年出生的李姓寶寶能取哪些靜雅之名?
2猴年李姓新生兒取什麼名字寓意吉祥?
3李姓馬寶寶取什麼名字未來有好運勢?
4蛇年李姓寶寶取什麼名字讓人印象深刻?
5龍年李氏嬰兒寓意最棒的名字有哪些?
6兔年最響亮大氣的李姓寶寶名字怎么取?
72024年李姓新生寶寶能取哪些最新潮的名字?
82024年性格勤勞的李姓寶寶應該取什麼名字?
9鼠年李姓寶寶取什麼名字一生多幸福?
10李姓女寶寶取什麼名字未來有好人緣?